暴泻在中医学中属“泄泻”范畴。《黄帝内经》所载“鹜溏”“飧泄”“注下”等病名与本病相关,并指出泄泻发病与寒、湿、风、热等病因有关,病变脏腑涉及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,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载“湿盛则濡泻”“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”等;《中藏经》载“胃中风,则溏泄不已”“大肠……虚寒则滑泄不定”,提出了泄泻与外感风寒及大肠虚寒的联系;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中言:“凡泄泻之病,多由水谷不分,故以利水为上策。”提出用分利之法治疗泄泻。
总而言之,泄泻的病因多为感受外邪、饮食所伤、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,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,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小肠分清泌浊、大肠传导功能失司。治疗上,应紧扣病机,以运脾化湿为先,并根据证型不同,予以对证用药。张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、安徽省国医名师,笔者跟师学医,现将其治疗暴泻验案一则整理如下。
雷某,男,24岁,2024年7月5日就诊。患者吃卤菜、吹空调后出现腹痛、腹泻。刻下:大便呈水样,一夜连行10余次,伴低热,口腔温度最高37.9℃。苔白腻,脉数。
辨证:外寒内湿,表邪入里化热。
治则:解表化湿止泻,兼以清热。
方用藿香正气散、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:藿香10克,苏梗10克,白芷10克,葛根50克,炒黄连15克,黄芩15克,炒苍、白术各15克,广木香10克,桂枝15克,茯苓30克,泽泻15克,车前子30克。3剂,颗粒剂,每日1剂,分早晚2次冲服。
7月6日二诊:腹痛、腹泻已止,体温恢复正常,口腔温度37.0℃。嘱续服1剂,充分休息调养,清淡饮食,以防反复。
按:本案患者病因有三:一是平素节食减肥,脾胃虚弱;二是饮食不洁,暑天食变质卤菜;三是久吹空调,外感风寒。如此三因相合,内外双感,骤发暴泻,病势较重。又因体温升高,故辨证考虑外感风寒,内伤湿滞,表里同病,又有化热之兆。
方用藿香正气散、葛根芩连汤合五苓散加减。方中藿香、苏梗、白芷、白术、茯苓等,取藿香正气散意,既能外解风寒,又能内化湿浊,暑天见病,用藿香、苏梗、白芷三味,芳香辟秽,颇能发表解暑;《伤寒论》云:“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脉促者,表未解也;喘而汗出者,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。”重用葛根外解肌表之邪,内清阳明之热,又升发脾胃清阳而止泻,解表和里,黄芩、黄连清热燥湿,《神农本草经》载黄芩“主泄利”、黄连“主肠澼”,能厚肠胃而止泻;炒白术、桂枝、茯苓、泽泻等,取五苓散意,有淡渗利湿、健脾助运、温阳化气、解表散邪之效,应用于此,既能健脾,又能解表,再则“利小便以实大便”;加炒苍术以增健脾燥湿之力,其性散而走表,可用于祛风散寒;车前子益脾利水,助五苓散之功;木香辛散,能行气止痛,与黄连相伍,取香连丸意,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载:“治丈夫、妇人肠胃虚弱,冷热不调,泄泻烦渴,米谷不化,腹胀肠鸣,胸膈痞闷,胁肋胀满,或下痢脓血,里急后重。”而诸散表之风药,除解表外,又参李东垣“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”之理,达“清风荐爽,湿气自消”(《时病论》)之功而治泄泻。本案谨守病机,表里同调,全方合伍,集健脾利湿、发表散邪、清热止泻于一体,故用一剂而安,体温下降,腹痛、腹泻俱消。
提示: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供同道参考,患者如有所需,还需中医辩证而治,切勿盲目套方使用。
文: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张杰名老中医工作室:季阳、周敬文